市场监管总局:“三保”行动带动复工复业稳岗就业
3月23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高杲、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孙梅君、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司司长伍浩介绍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互联网+”行动、促进“双创”支持扩大就业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孙梅君表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是当前的紧迫任务,市场监管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立足职能,主动作为,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全力支持复工复产和创业就业,助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1月29日,市场监管总局发起“保价格、保质量、保供应”的“三保”行动,通过政府搭台、企业承诺,凝聚市场主体,得到了广大企业的积极响应。50天来,参与“三保”行动的企业多达15000余家,共有门店30多万家,覆盖了生产加工、物流运输、商场超市、餐饮企业、电商平台、快递外卖等业态。
孙梅君介绍,“三保”行动不仅为保供稳价,满足人民群众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奠定了市场基础,而且也带动了复工复业、稳岗就业,受到了各个方面的支持和欢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凝聚了共克时艰的强大合力。大疫当前,广大企业众志成城、守望相助,为防控疫情和复工复产作出了应有贡献。防疫期间,产业链、物流链出现了很多“断点”“堵点”,广大企业克服困难,不计较得失,公开承诺“保价格、保质量、保供应”,展现了企业的责任担当,向全社会传递了良心、爱心、决心和信心。
二是满足了群众生活消费的需要。参与“三保”行动的企业大多是行业的龙头企业,市场份额很大,网点很多。疫情之下,为了把群众需要的商品送到家门口,参与“三保”行动的大型电商平台,主动与生产企业密切合作,借助大数据、物联网精准对接需求,采取“不见面”“无接触配送”的方式,满足了防疫用品、民生商品的需求。
三是维护了市场秩序的稳定。疫情高发时期,有些不法商家坐地起价,还有很多假冒伪劣充斥市场,参与“三保”行动的电商平台发挥线上优势,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排查了100多万个价格异常的商品,协助市场监管部门对这些违法行为实施了精准的打击和查处。同时,参与“三保”行动的零售企业和电商平台多方开辟货源,精准制定补货计划,保证货架不空、供应不断,消除了消费者的恐慌心理。
四是带动了产业链的复工复产。参加“三保”行动的企业,在上下游的防疫措施上主动配合,在大中小企业间匹配资源,复工复产,协同推进。供应链上不同的行业,推出“就近上岗”的灵活就业模式。比如,零售企业和餐饮企业实行了“共享员工”模式,解决了400多万餐饮从业人员的就业困难,同时也缓解了商场、超市疫情期间员工短缺的问题。截至3月上旬,参与“三保”行动的民生商品类企业复产率普遍超过了70%,生活超市基本全部复业,稳定了企业,也稳定了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