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市场秩序 支持复工复产新闻发布会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于2020年2月25日(星期二)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唐军,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颜江瑛,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何志敏,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食品经营司稽察专员陈谞介绍维护市场秩序,支持复工复产,并答记者问。
发布要点
市场监管总局:落实《支持复工复产十条》做企业贴心人
以下为文字实录
国新办新闻局局长、新闻发言人胡凯红(徐想 摄)
胡凯红: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请来了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唐军先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颜江瑛女士,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何志敏先生,请他们向大家介绍维护市场秩序,支持复工复产的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食品经营司稽察专员陈谞先生,首先有请唐军副局长做介绍。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唐军(徐想 摄)
唐军:
大家上午好!在这样特殊的时期,各位记者戴着口罩来出席我们的新闻发布会,我首先要讲一句,由衷地感谢大家对市场监管工作的关注和支持,你们辛苦了。下面,我把我们支持复工复产的基本做法给大家先做一个介绍,然后欢迎大家提问。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多次强调在做好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全力支持和组织推动各类生产企业复工复产,保持产业链总体稳定。在周日召开的中央工作部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再次部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就有序复工复产提出明确要求。李克强总理多次对推动企业复工复产作出安排部署。市场监管总局坚决贯彻落实,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精准施策,会同药监局、知识产权局迅速出台了《支持复工复产十条》。
总的考虑,一是“组合拳”,整合市场监管各项职能,贯穿各个环节,多措并举、协调统一、强化合力;二是出手快,总局闻令而动、快速落实,2月15日就出台10条措施,各地市场监管部门立即跟进、迅速对接;三是力度大,立足转变政府职能,重在打破常规,改革监管方式方法,创新服务举措,让企业真正感受到市场监管部门热情服务的温度。
具体来看,这些措施主要包括5个方面。一是线上服务。深化改革,提高“互联网+” 服务水平,对企业登记注册、食品生产经营许可、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等推行网上办理,努力实现全程电子化。二是简化程序。提出一系列压减审批环节、时间和成本的措施,能简化的简化、能合并的合并、能减少的减少。比如,压缩复产转产企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强制性认证审批时限;简化食品生产、经营许可流程等。三是急事急办。对生产企业转产口罩、防护服等应急物资的,对疫情防控所需药品的注册申请,对涉及防治新冠肺炎的专利申请、商标注册的,建立绿色通道,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对具备生产条件但暂不能提交相应材料的企业,需要办理生产许可证的,实行“先承诺、当场办”。对符合条件的部分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实施“先证后查”。四是降本减负。严查各类涉企乱收费、乱涨价等行为,在前期减免相关费用基础上,市场监管总局所属的检定检验等技术机构,相关技术服务收费再减50%,对湖北省企业免除各类检定校准和检验检测费用。五是技术帮扶。企业复工复产很多需要相应的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服务。这是市场监管部门的优势,必须问需企业、靠前服务,深入到企业进行当场服务。
支持复工复产10条措施推出后,我们狠抓落实,目前初见成效。一是为复工复产开了方便之门,已为87家“因疫情影响不能按时完成换证”的企业办理了特种设备相关许可证延期和免评审换证,授权10个省市的22家检验检测机构办理项目扩项110多项次。北京市为19户防疫产品生产、销售企业加急办理了营业执照和许可证。大力简化办证程序,实施告知承诺后,办理疫情防控期间所需的5类消毒用品原料(包括次氯酸钙、次氯酸钠、漂白粉、乙醇、过氧乙酸)以及保障春耕的2类化肥(包括复肥、磷肥)的产品生产许可证,从之前分别需要30天和10天,压缩至目前的1天。二是监管更加灵活,组织对定点企业生产的包括防护服在内的紧急医用物资进行抽检,加强质量监督,抽检工作不干扰、不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对口罩专项抽查工作中,对少数不合格产品生产企业,不是一罚了之、一停了之,而是组织技术专家赴企业开展质量帮扶,帮助企业查找问题原因,拿出解决办法,在不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情况下,确保产品质量。很多省(区、市)优化异常名录管理,建立信用修复机制,为企业融资等创造条件。三是技术保障及时有力,总局集中公布55家获得国家级资质认定的医疗器械防护用品检验检测机构名录,同时发布全国170多家获得省级资质认定机构信息,截至2月24日,共受理口罩、防护服、手套等产品检测16765批次,已完成检测11089批次,为保证防护用品质量提供了技术支持。
总的来讲,我们市场监管部门要做企业的贴心人,忧企业之忧,急企业之急,真正为企业排忧解难,要把我们这些措施落实落细落到位。谢谢。
胡凯红:
谢谢唐局长。现在开始提问,提问前请各位记者通报一下所代表的新闻机构。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提问(焦非 摄)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
我有一个问题想问唐军副局长,刚才您介绍了总局出台十条主要是为企业的复工复产来提供一些帮助,就您掌握的情况,针对目前企业在复工复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我们现在采取了哪些针对性措施?谢谢。
唐军:
谢谢。这个问题非常好,大家知道现在企业面临很多困难,我们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就是要根据企业的急需提出针对性比较强的措施。
第一,我们针对疫情防控期间要减少人员流动的实际,提出“不见面”办理。这几年市场监管部门一直在推行网上办理全程电子化,在这个时候我们又加大了力度,扩大了覆盖面,对包括企业登记注册、食品生产许可以及检验检测机构的资质认定,都实行了网上办理、“不见面”办理。
第二,针对企业复工复产涉及到行政许可和强制性认证的问题,我们提出了告知承诺的办法。随着企业复工复产,特别是转产防疫用的一些物资,需要办理生产许可证,通常情况下办理许可证需要一定的时间,也需要不少的材料,我们现在提出,企业如果具备生产条件,如果承诺在一定时间内把这些材料补齐,我们就当场办理生产许可证。对食品生产企业,我们也采取了特殊的办法,在确保食品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对少数企业特别是低风险的食品生产企业,先发证后检查,先让他干起来,这讲的是没证需要办证的情形。还有的企业有了生产许可证,但是到了该延期的期限了,我们一般是五年,刚好需要办理延期,我们也提出办理延期手续可以推迟。通过这些措施来解决企业的实际困难。
第三,我们针对大量外贸出口企业的复工复产提出加快国际标准与国内标准的转换。我国制造业产能有相当一部分出口国际市场,产品执行的是国际标准和国外标准,按照现有的规定是不能在国内市场销售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加强国际标准与国内标准的衔接,挖掘这部分产能的潜力,支持外贸企业复工复产。
第四,针对企业信用修复问题提出审慎异常名录管理。现在全国有一批企业纳入异常名录,它就要受一些限制,包括获得政府采购,包括招投标,也影响融资。我们提出,你只要把该补的补上,该纠正的纠正,我们就进行信用修复,这样就可以进行正常的生产。
除了这几点之外,还针对其他方面,包括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我们都提出了一系列举措,应该说这都是当前企业需要我们市场监管部门迫切解决的,我们也要针对这个提出我说的这些办法。谢谢。
中国日报记者提问(焦非 摄)
中国日报记者:
我们注意到刚才您在介绍《支持复工复产十条》中提到了对疫情所需的药品、器械要建立行政许可的绿色通道。请问在建立行政许可的绿色通道的过程中,国家药监局开展了哪些工作,下一步还有哪些举措?谢谢。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颜江瑛(徐想 摄)
颜江瑛: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这个问题确实非常重要,大家也都知道,药品和医疗器械是疫情防控的重要物资。疫情发生以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有关疫情防控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总体部署,以及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的工作要求,把疫情防控作为我们的头等大事。在这个时候,我们紧急开辟了药品医疗器械应急审批的绿色通道,来保障应急防控物资需要以及防疫所需的药品和医疗器械。主要的做法有下面几个方面:
一是立即制定了相关的政策,制定药品和医疗器械应急审批的工作方案。建立了有关审批工作机制,组建了药品医疗器械应急审批的特别专家组,科学有序地开展药品和医疗器械的应急审批。同时,我们部署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去支持和鼓励有关药品和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紧急安排生产和扩大产能。
二是加快审评审批,推动产品尽早上市用于防疫需要。对疫情防控所需的药品注册申请,在确保产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基础上,加快审评审批。对于医用口罩、医用防护服等医疗器械产品的注册、生产许可和检验检测等实施特别措施,合并审批流程。对于转产生产医疗器械的企业,我们实行应急审批,依法办理医疗器械注册证和生产许可证,全力满足防疫所需。前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应急审批了瑞德西韦、法匹拉韦等5个新药用于新冠肺炎防治的临床试验,前期我们还应急批准了7家企业的核酸诊断试剂,2月22日我们又应急批准了3家诊断试剂三个产品,这三个产品包括两个是胶体金法的抗体检测试剂,一个是恒温扩增芯片法的核酸检测试剂,这三个企业的产品进一步满足了一线的快速检测的需求。截至到2月24日,全国共有医用防护服医疗器械注册证134个,其中在防疫期间应急审批的是93个,共有医用防护口罩的注册证84个,其中应急审批了21个。共有医用外科口罩注册证225个,其中应急审批了67个。共有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注册证396个,其中应急审批了65个。
三是及时服务企业,扩大产能。药品监管部门加强对企业的指导,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对有关疫情防控用的药品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开展“一对一”的服务,提供全程的咨询、技术支持和政策指导。对生产企业转产生产口罩、防护服等应急物资的,我们简化生产资质审批程序,合并产品注册证及生产许可证检查流程,启动加急检验检测程序。同时,我们也认可企业的部分自检报告,对符合许可条件的企业现场确认后,立即办理产品注册和发给生产许可证。对疫情防控所需的药品,各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指导企业合理安排生产,充分释放产能,全力保障临床的供应。截至2月24日,医用防护服日产量已经达到了33万套,医用防护口罩日产量达到了84.4万个,核酸检测试剂的产能每日可以达到170万人份,抗体检测试剂的产能每日可以达到35万人份。
四是减免注册费用,减轻企业负担。对进入医疗器械应急审批程序,并且与新冠肺炎相关的防控产品,我们免征医疗器械注册费。对于进入了药品特别审批程序,而且是对治疗和预防新冠肺炎有关的药品,也是免征药品注册费。下一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好复工复产工作要求,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一是继续抓好疫情防控所需要的药品医疗器械应急审批工作。二是督促各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深入落实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加强对转产扩产企业的指导、服务和监管,大力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全力保障疫情防控所需的药品医疗器械的质量安全。谢谢。
封面新闻记者提问(焦非 摄)
封面新闻记者:
我们注意到此前有报道称美国吉利德公司生产的在研药物瑞德西韦对治疗新冠肺炎有效,请问瑞德西韦在中国是否有专利?此外,我们也关注到一些中国药企声称也开始着手生产瑞德西韦的仿制药,对此,国家知识产权局有何评价?谢谢。
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何志敏(徐想 摄)
何志敏:
谢谢您的提问。在媒体上我们也都了解到,瑞德西韦是美国吉利德科学公司正在研发的一款新药,这个药在前期主要用于治疗埃博拉出血热和中东呼吸综合征等疾病,目前这个药在全球的任何一个国家都还没有获批上市,现在还处于临床阶段。美国有报道称,该药用于治疗新冠肺炎产生了初步的效果,我们国家也在武汉的多家医院正式开始了该药物的临床试验,临床试验目前正在进行中,4月27日才能公布临床试验的结果,我们也非常关注这个试验结果。
根据目前公开的情况来看,围绕瑞德西韦,吉利德科学公司的确在中国申请了8件专利,目前已经有3件专利得到授权,还有5件正在审查的过程中。这8件专利申请的保护范围涵盖了化合物的核心结构和类似结构以及晶型,以及相关的制造方法、用途等等。
大家都知道,药品是特殊的商品,它与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同时又因药品研发投入巨大、时间长、风险大,特别需要有力的知识产权保护。根据我国专利法的规定,专利权被授予之后,除了专利法规定的例外情形,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专利权人的许可,都不得以生产经营为目的来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其专利产品。这个例外情形是什么呢?它包括专为科学研究和试验目的来实施的专利技术,以及为提供行政审批所需要的信息而制造、使用、进口专利药品等。
此外,大家也知道,药品作为一个特殊的产品,无论是原研药还是仿制药,都需要经过药监部门的严格审批才能上市。对于医药企业来说,在生产、上市与专利相关的产品时,都应当依法进行,不仅要通过药品监管部门的审批,也要尊重专利权人的合法利益。如果有专利权人认为有侵权行为,可以按照法律的规定向法院提起诉讼,或者是向有关部门提出行政仲裁的请求,我们将在专利法的框架下保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鉴于瑞德西韦目前正在临床试验阶段,我们也非常关切它的有效性、安全性,也非常期待能够尽快出现一批包括瑞德西韦在内的能够对新冠肺炎治疗产生积极疗效的药品,也包括老药的新用途。目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到了最吃劲的关键阶段,面对疫情,无论是科研工作者还是医药企业,我们都应当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放在第一位,形成团结协作、共同抗击疫情的强大合力,共同打赢防疫的阻击战。谢谢。
第一财经电视记者提问(焦非 摄)
第一财经记者:
我们想了解一下食品安全,这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在疫情防控期间,市场监管部门为了支持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良好的复工复产,有哪些便利的措施?谢谢。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食品经营司稽查专员陈谞(徐想 摄)
陈谞:
谢谢记者的提问。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在所有基本民生需求中,食品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最为密切。根据疫情防控期间的食品消费特点和监管要求,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关于疫情防控期间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部署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加大对重点领域、重点场所、重点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管,确保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特别是鼓励和推动广大食品企业积极参与“保价格、保质量、保供应”的系列行动。目前,参与“三保”自我承诺的7000多家企业中,有近一半都是规模以上的龙头食品企业,这些食品企业在“三保”行动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带动食品全行业积极推进复工复产,有序有力保障食品供应,维护市场的秩序稳定作出了贡献。
与此同时,在保障食品安全的前提下,各级市场监管部门立足疫情防控的实际,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出台帮扶措施,全力为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复工复产提供支持。
一是许可可以延长。在疫情防控期间,对食品生产经营许可到期的,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可以允许其有效期顺延至当地疫情解除,为相对人提供便利。
二是许可可以告知承诺。在疫情防控期间,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可以结合食品安全的风险分级管理,探索实施承诺制许可,对申请食品生产许可的新办企业以及申请食品生产许可变更的企业,需要现场核查的,省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可以对低风险食品试点开展告知承诺,对符合条件的实施“先证后查”,就是先发放许可准允生产,然后在30个工作日内再进行现场核查。
三是许可可以网上办理。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运用“互联网+”监管,推进食品生产经营许可网上申请受理、审查、发证、查询、公示等全流程的网上办理。同时还在推广食品生产经营许可的电子证书的发放,让企业足不出户就可以办许可,不断提升办事效能。
四是许可可以加速审批。疫情防控以来,为支持食品生产经营主体促生产、保护质量、稳发展、渡难关,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对食品生产经营许可的申报都在加速审批,努力为企业复工复产创造条件。
下一步,市场监管总局将指导和支持食品龙头企业进一步扩大“三保”的行动效果,特别是发挥网络电商平台的突出作用,探索开展“无接触交易”和配送模式的商业推广,营造更加健康的食品消费环境。针对疫情期间外出就餐和外出采购食品有所减少的实际情况,鼓励线下食品企业发展线上经营,补足线下经营减少的短板,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鼓励电商平台实施更大幅度的减免优惠措施,给广大消费者和平台商户带来更多实惠。
总之,市场监管总局将会同社会各方力量,为疫情期间和疫情之后食品行业的全面复苏和进一步创新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谢谢。
经济日报记者提问(焦非 摄)
经济日报记者:
我的问题提给唐军副局长,我们注意到近期市场监管总局号召开展了“保价格、保质量、保供应”的“三保”行动,请问这项行动目前的最新进展如何?参与行动的企业在抗击疫情期间发挥了什么作用?谢谢。
唐军:
“三保”行动从1月29日正式启动,开展这个行动的目的就是要动员社会的力量,特别是动员市场主体和企业的力量共同来维护市场秩序,共同来保障防疫用品的供应,共同来保障基本民生。专项行动开展以来,首先是响应者众,截止到昨天已经有7324户企业参加到这个行动中来,有生产企业,也有流通企业,特别是电商平台、商场超市、连锁便利店,龙头企业基本上都参加了,他们旗下拥有的门店有20多万户,遍及大中小城市和农村。行动开展以来,效果是明显的。
就保价格来讲,一方面市场监管部门在发挥作用,大家从媒体上可能已经注意到,我们此前也专门发布过,对哄抬口罩价格的,我们及时查处。截止到昨天,已经查办了4500多家企业,对于其他的医疗防护用品和关系民生的重要商品,我们现在正在立案的有11000多家,查出的我们都及时曝光,有的在全国媒体曝光,有的在当地媒体曝光,这是市场监管部门发挥作用。企业自觉地采取行动,电商平台也把好价格关,据初步了解,参加到我们这个行动中的电商平台,下线了20多万只价格异常的口罩,涉及到36000多户门店。
保质量的企业自觉进行商品质量的把关,严把进货渠道,发现不合格的产品及时召回,及时处理。
保供应方面也是积极响应复工复产,目前在参加“三保”行动的企业中,超市行业开工复业的已经达到98.9%,食品行业复工复产超过了70%。电商平台加强信息统筹和交易撮合,及时准确连接供需两端,有力保障了有效供给。
这个活动开展以来,效果还是比较好的。我也借此机会提倡一下,欢迎更多的企业参加到我们的行动当中来,我们政府监督部门和企业共同把市场秩序维护好,把基本民生的供给保障好。谢谢。
中国新闻社记者提问(焦非 摄)
中国新闻社记者:
我们知道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是中小企业特别关心的问题,尤其是在当前的非常时期,国家知识产权局将采取何种措施来支持企业融资和续贷,缓解企业资金困难,支持企业复工复产?谢谢。
何志敏:
感谢您的提问,也感谢您关注支持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大家都知道,受疫情的影响,不少中小企业的确面临资金紧张的问题,解决他们的融资难题是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用企业拥有的知识产权来开展质押融资,对于帮助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的中小企业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措施和方法。
近年来,国家知识产权局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积极开展知识产权的质押融资工作。2019年,专利商标的质押融资总额超过了1500亿元,达到了1515亿元,帮助近万家企业解决了资金短缺的问题。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后,国家知识产权局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出台了知识产权业务便利化办理、期限放宽与权利恢复、质押融资促进、专利信息服务、服务窗口管理等一系列具体的措施。
关于你刚才提到的支持企业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情况,目前我们正在重点开展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设立了质押登记的绿色通道。根据有关企业和银行的需求,我们实现了急收急办、快速处理,力争在1个工作日内就完成电子化登记。对于防疫应急物资相关企业等采取即刻办理、立等可取的措施,绝不能让登记程序影响到物资生产企业的贷款投放。
二是组织地方开展质押需求和存量项目的摸排。针对疫情防控相关企业的专利商标质押的需求和存量质押项目企业的还款能力等进行了全面的摸排,做到政策上门和服务上门,用好用足相关的政策工具,积极协调银行给予贷款或续贷。
三是加大政策的集成和工作创新的力度。我们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集成贷款贴息、风险补偿、保险和补助等各项扶持政策,创新互联网、新媒体等项目对接和政策的宣传,有效发挥知识产权增信增贷的作用,支持企业复工复产。
最近我们很高兴地看到,一些地方采取了有力的措施来推动知识产权的质押融资,获得了有关企业和社会的好评。比如广东省知识产权局专门印发了通知,要求积极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服务企业应对疫情困难。这里举一个例子,东莞率先支持了一家应急医用物资企业以3项实用新型专利成功质押贷款1500万元,有效缓解了这个企业的经营压力,加速扩大了产能。江苏省知识产权局也大力加强知识产权的质押融资工作,他们推出了专项,自疫情发生以来,全省已有37家企业获得了知识产权质押贷款1.14亿元。还有很多其他的例子,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下一步,国家知识产权局将加强与地方的协调联动,积极推广好的经验、好的做法,全力支持有需求、有条件的企业快速融资,为恢复生产、扩大生产作出贡献。谢谢。
香港中评社记者提问(焦非 摄)
香港中评社记者:
刚刚提到为了及时满足疫情防控工作的需要,国家药监局在短时间内批准了一批疫情防控的药品和医疗器械。请问如何确保这些药品医疗器械的质量?药监局在加强疫情防控用药用械质量管理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谢谢。
颜江瑛:
这是一个非常好也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大家都知道,药品和医疗器械是特殊的商品,我们要把好两个关:一是上市前的质量安全关。二是上市后的质量安全关。上市前,我们启动了应急审批程序,始终坚持一个原则,就是“安全守底线,疗效有证据,质量能保证,审评超常规”。在这个指导原则的基础上,我们坚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前提,去加快应急审评审批,这是上市前要把的一个关口。
上市后怎么办?针对防疫所需要的药品医疗器械,我们加快了审批的同时,加强对上市后的监管,国家药监局特别是针对应急审批的药品和医疗器械,以及在卫健委的诊疗方案当中提到的药品,这都是我们加强监管的重要内容。主要有几个方面:
一是严守质量安全底线,严格落实监管部门的监管责任和企业的主体责任。我们强化疫情防控的药品和医疗器械的监督检查,特别是针对应急审批的产品,加大检查和抽检力度,同时还要加强药物警戒工作,要求生产企业严格按照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组织生产,对放行的产品严格把关。同时监督经营企业强化进货渠道、购销记录、储运条件等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对医用防护服等疫情防控急需的药品和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实行驻厂监督,监督检查企业严格落实质量管理要求,确保产品的质量安全有效。
二是及时派出督查组,强化疫情防控重点产品的监管。我们加大与工信部门、市场监管部门的协作,加强对定点企业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指导解决问题。到目前为止,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已经派出了两批13个工作组和地方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一起,对疫情防控所需要的药品、医疗器械,加大监督检查,督促企业严格自律,确保产品的质量安全。
三是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积极会同公安、卫生健康、市场监管等部门,依法从严、从重、从快查处药品医疗器械违法犯罪行为,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用药用械安全,特别是保障疫情防控期间的用药用械安全。
下一步,我们继续在做好应急审批的前提下,加大对上市产品的质量监管,确保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谢谢。
胡凯红:
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四位发布人,谢谢各位。
来源:国新网